一般來說不會拍下這種怪奇模樣,哈。這次有近四十張圖,可觀察其精緻的細節處。
盒裝配置一覽。
本體的保護措施做得不錯。
比較重要的替換手勢與特效件,一共只有三樣。
像是泡在水裡,很難看出什麼瑕疵。
初代戰衣馬克一,堂堂登場!
比起漫畫版本,以巨量的外露內構與不對稱零件提昇寫實度。
眼睛並未對到頭盔上的窺視孔,算是小可惜。
正面半身至腰,比例不錯。
胸甲的熔接痕跡與塗裝,實在很棒。
正面腰部與鼠蹊部護甲,採三段式不同材質的分件。
右手下臂,單純的火焰發射器。
右腿,圓弧風格。
左腿,方形風格。
綠斑鏽蝕的舊化左手臂,隱藏玄機。
米賽魯發現!該補個紅色。(其實是火箭)
左手肘。
兩肩與背部,塗裝依據不同材質有所區別,相當有層次。
全身最精彩的腰背部機關,應該是轉輪特攝有史以來最強的細節表現。
右手上臂背面。
薄薄的屁屁護甲,其實是軟材質。
左小腿肚,賣的是線路細節。
腳底也不馬虎,揪甘心。
右小腿肚的玄機,沒猜錯的話是加速用的噴射火箭。
雖然角度有點偏移,意思有到就好。沒事最好取出收納,以免發生色移。
開啟左手臂的隱藏式火箭莢。
發射火箭時只能瞄個大概,爆破門牆用。
「燃燒吧!」
火焰特效為二件式,可旋轉角度,遺憾的是長度稍短,不夠大氣。
不免俗底來個槌地姿,有及格。
大致說來,上半身是轉輪關節,下半身髖、膝部位則是一般旋轉關節為主。
稍微模仿當年漫畫版初登場的姿勢。
兵馬俑意味?!
充滿巧克力風情。
對照同系列的馬克二(同馬克三)東尼頭,這次的比例正常多了。XD
第一代戰衣奠定了概念基礎,才有二代開始的重要革新。
換上馬克二的附件東尼頭,順眼很多。
對照一下三尊近期入手的可動人形。
嗯,應該要有一張手上所有戰衣的團照,看這周有沒機會補上囉。
又,比起孩記的六吋版本,轉輪特攝的精緻度大概不止翻倍,鑑賞把玩兩相宜哪~
另,有預感會去收本家馬克七跟馬克四十二,真是大坑呀。